1月15日消息,據BusinessInsider網站報導,移動支付和電子錢包正在進入我們的生活的各個方面,但是對於這一新生的事物,人們知道的並不清楚,以下尋修網為您盤點關於它需要知道的10件事:

1、在線支付領域的“三巨頭”

少數幾個公司已經在電子在線支付領域取得領先地位:谷歌、亞馬遜和PayPal。現在他們在嘗試進軍日常生活業務了。谷歌錢包服務允許人們把錢存在手機中,然後在實體商店或是網站上進行消費,同時藉助NFC近場通訊技術,具有兼容功能的安卓手機就可以變成一個支付卡。

2、谷歌錢包推出了實體版

你最喜歡的飲品店沒有接入谷歌錢包系統?不必擔心,谷歌剛剛發布了一款實體的谷歌錢包,你可以在全美任何支持萬事達卡(Mastercard)的地方使用它。實際上它就是一個普通的借記卡,只不過它和谷歌銀行掛鉤了。

3、萬能的Coin卡

售價100美元的Coin去年夏天在美國發布了,它最大的亮點在​​於可以憑藉一卡之力完成你口袋裡其它所有卡片的功能,無論是藉記卡還是超市會員卡,統統可以合併在其中。它會掃描這些卡片後的磁條,然後用電子方式複制這些磁條特徵並存儲在自己的卡片中。你只需要按一個按鈕就可以從借記卡支付切換到信用卡支付,還可以調出會員卡來進行積分,切換起來非常方便。

4、Square的崛起

電子錢包有一個非常糾結的問題:遇到不接受它們的商店就完全無法使用,而如果沒有顧客使用,商店就不會考慮安裝支持系統。

Twitter聯合創始人Jack Dorsey的新公司Square提供一種新想法,你可以使用手機的耳機接口接入一個附件,通過這個附件來進行支付。但Dorsey的終極目的也在於頂替所有卡片。所有使用Square進行支付的商店都會支持顧客使用Square app進行支付,而且他們得到了星巴克的支持,目前Square app已有相當數量的用戶。

5、電子錢包在美國相當流行

谷歌錢包,Coin卡,Square,在美國以外的地區都無法使用。當然標準商務模式是一大原因,在英國卡片模式已經從磁條轉成更安全的芯片系統,為這種卡編寫應用變得更加困難。當前電子錢包的前景還很不明朗,比如沒人清楚像Coin卡這樣的卡片能否替代芯片卡來進行支付。

6. iZettle

一些公司開始研發​​密碼刷卡技術。總部位於斯德哥爾摩的iZettle開發的技術能夠使商店使用iPhone或iPad接受信用卡付款。但是這項更複雜的技術成本可不低。PayPal和Square在美國提供免費的磁卡閱讀器,而iZettle的密碼閱讀器卻要花費近100英鎊。

7. 尚未成功的NFC支付

早在2011年,英國就出現了通過手機進行非觸碰式支付的技術,但是該項技術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。因為能夠支持此項技術的手機很少。多數時候,該服務要求用戶設置獨立的電子錢包,而不是直接和銀行賬戶連接。這就使用戶和資金之間又多了一道程序。

8.各自為政的電子錢包系統

每個公司都擁有屬於自己的、不可轉讓的電子錢包應用程序,但是這種各自為政的方法也給電子錢包造成了可怕的碎片。在2014年,由於沃達丰、 EE和O2將共同組成移動錢包服務“Weve”,這種情況可能會結束。但是要想讓電子錢包和信用卡一樣便於使用,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。

9.比特幣

儘管新聞故事總是把比特幣描述成閃閃發光的金屬般的物品,但比特幣實際上不過是硬盤裡的數據塊而已。它們能夠用“真正”的錢買入,或者通過複雜的數學得到。比特幣具有純數字化的特徵,因此它有可能成為國際貨幣。同時,用戶們也可以不經過銀行而直接進行比特幣轉賬。

10.蘋果有可能大舉進軍電子錢包領域

一些人懷疑蘋果還在醞釀一個新的計劃:蘋果擁有大量的信用卡數據,再加上觸摸ID指紋掃描儀和新的短距離通信的“ iBeacon ”技術,這些都可能使蘋果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。

arrow
arrow

    拓界行銷-aj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